因為熱愛機車旅行,所以接觸到這本書。
因為接觸到這本書,所以認識了~~~切.格瓦拉!!
▼這個頭像,相信大家並不陌生...
一臉的落腮鬍,一頂紅星軍徽貝雷帽,一副就是萬惡的共匪樣,或街頭塗鴉、或潮T、或帽子、或海報、或一些流行商品,在年輕人出沒的商圈或熱鬧街頭四處可見,曾幾何時這個頭像成為了叛逆青春的象徵。這就是切.格瓦拉給我的初印象...。
這個頭像被商業化、大眾化而流行在世界各地,當人們把這個頭像穿在身上、帶在身上,除了覺得酷之外,有誰認真的想過這頭像背後所代表的精神是什麼?或許連這個頭像的名字叫"切.格瓦拉"都不知道。
這趟旅行改變"切.格瓦拉"的人生。
是甚麼樣的旅行,讓一個生活優渥,夢想成為"世界知名的研究學者"的醫學院高材生,成為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革命家?
是拉丁美洲的古文明?
是拉丁美洲各民族卑賤低微的處境?
還是充斥世界的不公義?
這不是一個關於英雄行徑的故事,也不是某個憤世嫉俗者的見聞;至不是我寫它的初衷。這是兩個有共通精神與相似夢想的生命體一起走過的一段經歷。/ 這就是我們旅程的由來,它的起源並未超出那時後一貫做事原則:即興(隨興而為)。/ 寫這本日記的人,在它重新踏上阿根廷土地的那一天,就已經死了...,我就不在是我。/ 漫遊南美洲對我所造成的影響,遠超過我所能預見的。
就著麼一本書,讓我栽進了這趟"切.格瓦拉"這歷時9個月,1萬2千公里的旅行...。
跟著"切"笑~
跟著"切"痛苦~
跟著"切"冒險~
跟著"切"探索~
跟著"切"找到"實現理想"的勇氣~
這不是一本鼓吹戰爭、世界正義的枯燥書籍,而是一本感動人心的旅誌。目前的我,正在看第2遍。
因為讀了這本書,才知道"切.格瓦拉"。
因為知道了"切.格瓦拉",所以更想認識他。
同場加映~"CHE語錄"
這本書陪我走過人生中的低潮,從"切.格瓦拉"的字裡行間,我找到了"面對現實,堅持到底"的勇氣。
也找到了我皮夾上圖騰代表的精神~"現實的實踐"
"切.格瓦拉"的另兩本日記~"古巴革命紀實"、"玻利維亞日記",繼"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"後也被拍成電影,片長4小時30分的史詩電影,目前台灣也準備在9/11分成"切:28歲的革命"與"切:39歲的告別信"兩集同時上映,超期待的!!
- Sep 04 Fri 2009 01:21
[好書推薦]《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》Ernesto Che Guevara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